Friday 7 March 2014

新加兰简介

新加兰简介


赖克强
 
    新加兰(Senggarang)位于柔佛州西海岸峇株吧辖与笨珍之间,距离峇株市仅十三英里,联合龙引(八里)、文律(十六里),二镇称为『新文龙三区』,在新文龙三区来说,新加兰区是居老大的地位,在这三区中关于市容设计方面,亦算新加兰较为整洁雅观。
 
    新加兰这名称之来由,是根据巫语Senggarang,意思是凶猛动物。有两个说法,一是『鳄鱼』,一为『老虎』,其实在荒野时期这一带野兽的确是很多。
 
    新加兰的中文译名,以前是『宋加兰』或『双加弄』大概是译法的不同吧!目前又有人写『新加弄』,据说以前的新加兰河(Sungai Senggarang),是纵贯市区的,后来才修改,把旧有的填平而开新的,也就是目前的新加兰河了。
 
    最初发现新加兰的,据说是峇株吧辖丹绒登孟供地方一个马来人,后来巫人称作督丹绒,他是乘『舢舨』沿新加兰河来的。当时由于他看见河里的鳄鱼太多了,所以就叫『Senggarang』。今日的『Senggarang』就是由此演变而来,他首先是在河岸建立一个亭子,接着再回去载他的朋友来住,这大概是百年前的事了。
 
    开发新加兰的华人,有三大主流;一、福建金门人陈侯胜,二、福建永春人黄典礼,三、海南人林金,都是由中国南来。
 
    新加兰开埠至今,相信有九十余年,开发者都是克勤克俭的无名英雄,建立功业,白手成家,由于这一带可说是沼泽地,适合种植椰子、槟榔、硕莪(Sagu)之类,还有胡椒、甘密、雅片等,至于橡树,则是较后,因缺乏人工,就找一些亲朋戚友来帮忙开垦扩充,先后几十年,把一片不毛之荒野山芭,开垦成为千万亩的园地,此后定居下来,才发展成今日之新加兰。

     公元一九一四年,新加兰才被称为Pekan,就是市镇之意思。同年马来学校建立,当时新加兰闻人有陈侯胜,黄典礼及杨将,到现在还有些土地是彼等子孙的。
 
    一九二几年才有马路通峇株,龙引两地,后来笨珍至新加坡的车路通了,去新加坡可以乘汽车,在公路未通以前,一切运输都靠『舯舡』运载,包括土产粮食,故河岸边建一个『码头』及海关办事处,当时停泊很多舯舡之类的运货船,货物进出多在那儿,所以非常热闹,昔日码头工人多,而且工作到深夜,故食摊亦很多。自马路通后,就慢慢地失去当日之繁荣,如今码头及海关办事处呈现一片荒凉,已废置而成为历史上之痕迹矣!
 
    一九三七年就有自来水之设施,新文龙三区的水塔都一模一样,接着邮政局之建立,昔日富豪多,他们都被尊为『开地神』,都自营有所谓『土产郊』之类的仓库,所以经
济富裕,直到一九四一年,日军南进,本区剎戮之惨,生命财产损失太大,接着华巫又发生不愉快事件,使本区一蹶不振。
 
    较后有中华公会成立,这是华人最高领导机构,对本区贡献颇为大,同时又联络龙引、文律两区成立三区董事会,为华人教育而努力,在整个马来西亚来说,如这种的合区组织,恐怕史无前例,经过合组几年后,各自为政。当时发电厂的装置及电影院之建立,都是本区华人合股经营的。一九六0年重修『灵福宫』,一九六一年建有地方议会等等。
 
    华人社团有中华公会,业余俱乐部,联友俱乐部,新文龙中华中学校友会,青团运支会,就是没有同乡会及宗亲会的组织。市镇内有组织的华人神庙有斗天宫九皇大帝,镇龙宫拿督公,和真道堂等,另有中华基督教长老会宣道所。
 
    政党方面除了国阵的巫统,国大党,马华公会,马青团暨妇女组,民政党,民青团觉妇女组,反对党则有民主行动党及回教党。

 
    在战前,龙引有育群,晨光,育才,育华四间华小,四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,马来亚沦陷期间,全部停办。战后(一九四五年),由郑振中等先贤发起成立“龙引区复兴侨教校董筹备委员会”,取消四校名称,统一校名为“龙引中华学校”,设总校及三间分校,并于一九四六年复校,一九四九年四月首期新校舍完成,学生全部集中总校,三间分校停办。
 
    一九五0年,新加兰(新)、文律(文)、龙引(龙)三区热心教育人士,认为三区华小毕业生众多,而经济许可能到外地去升学者却不多,因此倡议创办中学,是年底成立“新文龙三区华校联合董事会”,实施三区华校统筹统办,并策划于一九五二年创办中学,后因三区华小毕业生联函请求提早开办,于是新文龙中华中学乃提前于一九五一年开学,聘黄润岳为校长,首任董事长为郑振中。

 
 
\

整齐而热闹的新加兰街场一瞥
 
资料来源:林庆文编:《峇株巴辖地方与人物志》
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